创下最长纪录的美国联邦政府“停摆”,终于要走到终点了。据美媒9日报道,美国国会参议院已就结束联邦政府“停摆”达成一致。作为交换,共和党同意延长《平价医疗法案》相关补贴条款。但参议院民主党的妥协也引发了众议院民主党的不满。

政府“停摆”给美国带来的伤害是巨大的。短期来看,在本轮政府“停摆”开始后,约有75万联邦雇员被迫无薪休假,护照办理、食品安全检查等数百项政府服务陷入瘫痪;医疗系统出现连锁反应,国立卫生研究院停止接收新患者,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突发疫情监测中断;多地低收入家庭营养补助面临断供,4200万民众的食品券停发……
更严峻的是长期结构性损伤正在显现。司法部、财政部等关键部门出现人才流失潮,特朗普政府借“停摆”推进的永久性裁员计划,更将削弱政府长期治理能力。金融市场也已拉响警报,国债收益率曲线出现四十年来最严重倒挂,标普500指数波动率飙升至疫情以来新高。种种不确定性,让信任危机愈演愈烈,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警告,政府信用受损可能触发美元资产重新定价。
“停摆”虽会结束,但混乱不会有终局。这场“停摆”闹剧,折射出美国政治生态的三重深层病变。首先,政治极化演变为“否决政治” ,两党制衡机制从“共识导向”异化为“为反对而反对”。联邦政府“停摆”这套机制源于美国1974年的《国会预算和扣留控制法》,其本意是在联邦政府所有开销都要经国会审批这一大前提下,对联邦政府的资金需求方案无法在国会通过这类特殊情况所做的规定。而如今,这一机制已然沦为两党斗争的工具。共和党将“停摆”视为精简政府规模的契机,民主党则把医疗补贴作为“人道主义盾牌”。而这样的场景,又何止出现在预算审批上?从内阁任命到大法官提名,从移民问题到救灾减灾,不同党派不断为各自利益争斗,甚至不惜为此牺牲国家和人民利益。
其次,选举利益彻底压倒国家利益。本轮“停摆”恰逢2026年中期选举预热期,两党都将危机作为政治表演舞台。共和党攻击民主党“绑架民生”,民主党鼓吹“医保保卫战”,却无人真正关心联邦雇员家庭艰难度日的现实。“停摆”沦为纯粹的政治作秀,美式民主的公共性已被掏空。
最后,宪法机制陷入功能性衰竭。从2013年奥巴马医改引发的16天“停摆”,到2018年边境墙争议导致的35天“停摆”,再到本次创纪录的僵局,美国政府“停摆”频率和持续时间呈恶化趋势。这暴露出《反赤字法》《国会预算法》等早年看似完美的制度设计,已无法适应当前极化政治的现实环境。
美国联邦政府“停摆”已超越简单的预算纠纷,成为测量美式民主生命体征的心电图。当国家治理沦为两党博弈的筹码,当民生福祉成为政治豪赌的赌注,制度“神话”也就彻底崩塌了。这场持续40多天的瘫痪警示世界:一心搞对抗和称霸、无心自我变革修复的政治,终将在内耗中走向衰竭。
作者:赵骁,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
点击进入专题: 美政府时隔近七年再“停摆”(责任编辑:爱伦奈维尔)
灰色流量的秘密与暗处的友谊 对于平台来说,文题不符的标题党必然伤害用户体验。...[详细]
都想快速切入互联网,因为我们看到太多的成功案例和草根逆袭,作为企业老板我难道不行?每天听了好多课,每天看到很多技巧,天天有成功案例,貌似和自己没啥关系。...[详细]
钻石展位价连年攀升,很多小企业承受不了了,一不小心触犯了你的规则还要被隐形降权,让商家求生不得,求死不能。...[详细]
滴滴恰是找到这样一个核心的场景痛点,并通过精巧的自由连接运用新的启用关系,形成场景的自然流动。...[详细]
对于做号者来说,传统的那一套:不论是策划选题、采访这些新闻流程,还是一般写作中所要求的逻辑性和文笔,统统都不重要,他们只关心流量,以及流量背后的收益。...[详细]
这些例子告诉我们,工具类产品同样可以很好地完成商业变现,与此同时也不会损害用户的体验。...[详细]
模式简单,易于复制 而水货这种无餐具模式出现后,也引起了很多餐饮品牌的兴趣,先后出现了外婆家动手吧、净雅嗨餐厅、九锅一堂的拿货餐厅,无疑让水货餐厅受到不少冲击。...[详细]
装修设计网站使用这种古典颜色效果,无论在网站整体设计还是人文方面,都会给用户一种冲动的感觉。...[详细]
第三,则是之前反复强调的内容管理,并依此对客户进行标签化分组,从而进一步深耕精准的内容电商,充分将流量变现,实现场景化销售额显著增长。...[详细]
但无论是代理加盟还是直销,都需要地推,都需要建设地推队伍,管理地推质量。...[详细]